文旅资源独特 南区百年渔港旅业该如何重振?

2023-04-04  香港自由行
微信香港攻略最新推荐→

                                                                                            


香港仔避风塘的岸边,除了有个繁忙的香港仔鱼市场,还有深厚而独特的渔家文化。有推动文化旅游的业界人士说,环顾世界各地,甚少渔民会以船作居所,香港却有渔民住在晒家艇和住家艇上,配合鱼市场及天光墟,併合出完整的百年渔港风情体验,是港岛南区的独特魅力。


「穿过一条隧道,15分钟的车程,便可从繁嚣的铜锣湾,来到恬静的香港仔渔港,令不少游客感到惊奇,这是地理优势。」有团体认为,南区渔民文化产业极具吸引力,但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做好配套和宣传,做好活化,将旅客带进来。


夕阳西下,渔舟唱晚,一艘艘弯弯渔船在香港仔避风塘中央漂荡,靠拢在一起的是住家艇,上面住了人。稍微大一点的两层船是晒家艇,除了住人,还在船上晒乾货售卖。「以往的水上人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有自己的生态和秩序,除了上岸购买日常用品,他们几乎一生都在水上漂。」香港仔海滨水产同业联盟主席姜绍辉说。


今日渔港依旧泊满船,但游艇佔了一半,仅剩最后一艘晒家艇继续在海上飘香。有别于渔船,晒家艇是泊在海上一个固定位置,但不是趸船,一般有两层,下层用来劏鱼,上层用来晒鱼。渔民将海上捕来的海产,在艇上加工、醃製、晒乾,然后出售。六、七十年代风光时,避风塘有几十条晒家艇。


「15分钟车程已来到恬静的渔港,这就是地理优势!」


「现在这里就剩下我了。」70多岁的黄玉芳于40多年前嫁到船上,成为水上人,直到子女升读大学前,一家人都住在船上。黄玉芳年纪大了,但劏鱿鱼依然利落,不用10秒就劏完一条鱿鱼。将鱿鱼简单清洗后,用铁支穿起来,拿到上层挂起来,排好在铁网上,待太阳晒乾。


「南区绝对有卖文化的本钱。」为保留部分已开始演灭在历史洪流的渔家文化,并转化为商机,阮颖姿出任董事的香港仔渔港游有限公司,收购了一艘弃置的晒家艇、四条退休渔民的舢舨船,四年前开展推动文化旅游的工作,将晒家艇改装为水上博物馆,介绍渔民生活,舢舨船接载客人。


「穿过一条隧道,15分钟的车程,已从繁嚣的铜锣湾,来到恬静的香港仔渔港,令不少游客感到惊奇,这就是在世界各地都找不到的地理优势。」阮颖姿说,外国也有不少渔村和渔民文化,来自这些沿海国家的游客,在香港仔登上晒家艇观赏本地渔民文化时,总会表示惊讶。有游客说,未曾听过渔民长居船上。


姜绍辉说,「以前每天有3000外国旅客来坐舢舨,看住家艇上的水上人生活,或到珍宝海鲜舫吃饭。」这里曾是外国旅客眼中必到的景点,但随着渔民上岸潮,这里渐渐从旅客的印象中淡出。阮颖姿认为,「南区旅游并不是开创,而是重振。」


阮颖姿期望,政府扶持南区旅游发展,举例在避风塘两岸增设一些小工作坊或展馆,让旅客体验渔人生活,例如尝试编织渔网等,一边观赏海上风景,一边在博物馆了解昔日渔港风情。


「要实现旅游发展,需有多个部门配合,多隻脚行路。」


南区建设力量召集人朱立威表示,政府近年推出的「跃动港岛南」计划,提出增加硬件配套,例如研究在鱼市场、鸭脷洲一带加入餐饮元素、扩大避风塘,有助旅游业发展。但这些措施重点是改善环境、发展宜居,要真正推动旅游发展,不能只靠一、两个政府部门,要有全盘政策扶持,「不能是割裂式发展,不是重点发展鱼市场或鸭脷洲,就能让旅游业出头,而是要将所有景点配合文化,结合在一起发展。」


朱立威说,曾举办一天渔民体验,但原来市民登船体验需先取得海事处批淮;以舨船接驳交通要经运输署;海边有美食要经过食物环境卫生署;海滨发展要经过康文署……要实现旅游发展,他认为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多隻脚行路,有关政策要与时并进。


让旅客体验晒家艇生活


香港仔渔港游有限公司董事阮颖姿的丈夫是渔民后代,由拍拖到结婚,南区的渔人故事不绝于耳,「原来60到90年代,南区就是旅游胜地,来吃珍宝海鲜舫、坐舢舨看住家艇的游客络绎不绝。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保留和重振旅业。」


向中小学生推广


他们看到商机,于是陆续向渔民收购丢弃的渔船,将晒家艇重新装修,保留原有的船舱间隔及部分房间布置,摆放各类型的渔民生活展品,让旅客感受船上生活。看着逐渐消失的渔民文化,阮颖姿感到可惜,也希望政府加以保育,「有时候也很着急,因为我们回收的船多了,就代表又有一些渔民的故事消失了。小本公司,只能尽力保留。」


疫情期间,香港仔渔港游转移战线,由做境外游客生意,转为本地学校的文化推广,现时每周有二、三百名中小学生参观。「学生大多不了解渔民文化,他们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很有趣,也提醒了我们,渔民文化是我们的根,一个地区岂能忘记自己的由来?」阮颖姿说。


不少人认为,南区交通不够方便,令游客提不起兴趣到来。有逾20年外国导游经验的香港仔渔港游有限公司销售主管陈鸿昌却认为,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即便是外国,也有热门景点是在孤岛或高山上,依旧客似云来,重要的是上面有什麽好玩。」他认为南区最缺少的旅游配套,是美食。

来源:大公報 责任编辑:阿苗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3hk.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3hk.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本微信号昵称】和作者3hk.cn (无注明来源昵称和作者的,3hk.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更多>>微信香港攻略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