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 | 香港每10人有1人患糖尿病
2023-11-14 香港自由行
今日(14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糖尿病日」,亦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糖尿病宣传活动。而活动每年聚焦一个特定主题,如2021至2023年,「世界糖尿病日」就以「让糖尿病患者获得护理」为题。本文特此整理糖尿病患者应当获得的健康饮食、预防方法和日常检测和管理血糖等资讯,无论是患者与否,都可保障自己的健康。
什麽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因缺乏胰岛素、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低或同时因为这两种情况而引致血糖水平上升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可按其成因及病徵主要分为三类:一型糖尿病(只有小量或完全没有胰岛素分泌)、二型糖尿病(胰岛素的分泌会减少,而身体的细胞亦减低对胰岛素的反应),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在怀孕时才会出现的暂时情况)。
饮食禁忌
五穀类:白饭、白麵包、蛋糕、白麵、牛角包、糕饼类
肉类:加工肉製品(例如肠仔、烟肉及午餐肉)、红肉(例如牛肉、猪肉及羊肉)、未去皮的家禽肉类。
零食:薯片、朱古力、糖果
蔬菜:粟米、薯仔、南瓜、蔬菜汁
水果:主要是含糖量高的水果,例如橙、菠萝、芒果、荔枝、提子、无花果
本港每10人有1人患糖尿病
医管局数字显示,目前,本港约有七十万名糖尿病患者,佔总人口约一成,即每十名港人便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数目明显正急剧上升。发病率方面,年龄35岁以下人士当中有2%患上糖尿病。而年龄65岁以上的人士当中,更有超过20%患上糖尿病。
高危因素
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年老、肥胖、家族遗传和缺乏体能活动等。此外,一些疾病如心血管病及代谢综合症亦会增加患上糖尿病的机会。
病徵
糖尿病患者一般并无明显徵状。此病可在检查身体时透过检验空腹血糖水平而诊断出来。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各种徵状或併发症。当中可能出现的徵状包括口渴、尿量增多、食量增加、体重减轻、身体疲倦、伤口经久不癒和出现持续或重複的感染。
会引致什麽併发症?
糖尿病会增加患脑血管病、心脏病、足部坏疽、视网膜病、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机会。
预防方法
要预防糖尿病,市民应保持适当体重和腰围、均衡饮食、定期做体能活动和远离烟酒。糖尿病患者应遵从医嘱控制血糖以预防併发症。
检测方法
1. 血糖测试:无须禁食,抽血验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2. 空腹血糖测试:午夜后禁食,于翌日早晨抽血验血糖。
3. 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抽血验空腹血糖后,病人饮用75 克葡萄糖,2 小时后再抽血检验,观察血糖的升降情况。
4. 智能手机血糖检测:国际药厂已成功开发「不用笃手指测血糖」的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只需将贴片贴在手臂上,便可连续14天不间断的检测身体的血糖数值。同时间配合药厂开发的手机专用App,可以让患者扫描血糖之后,迅速得知患者血糖波动的讯息,更好的帮助患者管理血糖。
常见谬误
只有摄取过多糖分的人才会患上糖尿病?
事实︰糖尿病主要的成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产生抗拒,使身体不能有效摄取和使用葡萄糖,引致血液内的糖分过高。在进食方面,其实除了糖分,身体也会从蛋白质、脂肪等摄取卡路里。而过量摄取卡路里会导致过重或肥胖,从而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均衡饮食和理想的热量控制十分重要。
如果开始服用糖尿药,便需要服用一辈子?
事实︰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单靠饮食或运动是很难把血糖控制于理想的水平,多需要同时使用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效果。相反,若不依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持续治疗,会增加出现糖尿病併发症的风险。
注射胰岛素代表我的糖尿病已到了末期?
事实︰其实胰岛素并非严重糖尿病专有的治疗方式,相反,个别患者在诊断初期已适宜使用胰岛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处方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又或是两者混合使用,以达至最佳的控糖效果。
糖尿病人只能进食特别糖尿病餐?
事实︰划一的「特别」糖尿病餐并不存在。糖尿病人应奉行健康饮食金字塔的饮食原则,并以均衡饮食、定时定量,和理想摄取热量的控制为目标。由于每位糖尿病人所需的营养和分量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因此各人适宜按照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所需,订立适合自己的餐单。
有糖尿病可以做运动吗?
事实︰恒常体能活动对治疗糖尿病非常重要。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星期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剧烈强度带氧体能活动,以及每周至少2天(非连续的2天)进行肌肉强化活动。在开展运动计划前,应徵询医生意见。
人工甜味剂会危害糖尿病患者?
事实︰人工甜味剂比一般糖的甜度高很多,只需要很少的分量就能达到与糖相同的甜度,因此可减低从糖所吸收的卡路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