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倡加强推广香港微笑及多谢文化

2023-12-26  香港自由行
微信香港攻略最新推荐→

                                                                                            


「欢迎光临」、「随便睇」、「慢慢食」、「多谢晒」……曾几何时,礼貌+笑脸是香港作为好客之都的重要法宝,香港的服务态度令游客宾至如归。然而近年来不时有游客吐槽在香港旅游体验:语言不通、光速收碟、无礼貌及劏客等情况屡见不鲜。


有立法会议员、时事评论员及业界等认为,服务业人手普遍不足人所共知,但不管什麽困难或者原因,「礼貌待客」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各方应该全力推出包括重拍宣传片推广微笑文化、多谢文化等措施,共同提升香港高质量服务水平。特区政府文旅局昨日回覆《大公报》查询表示,香港旅游发展局会继续伙拍优质旅游服务协会,并联同业界一起推动更多计划,提升服务质素。


语言不通?光速收碟?讲话无礼貌?面对各种服务问题,优质旅游服务协会主席黄杰龙表示,部分食肆由于经营性质及文化,事事要「快」,加上部分食肆人手不足、侍应普通话程度欠佳,才出现怠慢情况,有改善空间。


黄杰龙说,普遍中高级食肆,会要求侍应将「唔该、多谢」挂在口边,行内俗称「魔术语」,但现时部分食肆面对人手不足,员工或因为工作应接不暇,「求快」减少说「唔该、多谢」。此外,茶餐厅为求加快轮转,见到食客吃完食物就会立即收拾,游客或不习惯有关文化,感觉不好受,「其实,店员只要多说一句『请问还需要吗?可以收起来吗?』,食客就会感觉好一点。」他认为,任何地区或城市的服务业也有良秀不齐问题,但只要从业员能够从「心」出发,只要「多一点礼貌,说一声多谢」,整个感觉就可能完全不同。他说,政府正在处理业界有关输入外地劳工的申请,期望劳动力获得补充后,情况可以改善。黄杰龙又提到,本港旅游及服务业正在复甦阶段,旅游服务业必须提升服务质素才可以留住旅客。


杨立门批评服务业甚少讲「多谢」


时事评论员杨立门表示,常到外地旅游的港人都觉得,本港的服务态度大有改善的必要。他以自己的经验指出,港人一向都很吝啬讲「多谢」两字,高档的消费场所当然无问题,但一般的商店和食肆的服务员及的士司机,只有少数会在你付款时会对你讲「多谢」。「香港人的教育水平都好高,但为何顾客付款时,不论帮衬多少,讲声多谢,这种基本的礼貌为何也做不到?」他说,明白服务人的确好辛苦,心情差时都要笑脸迎人,加上现时服务业人手极为短缺,员工经常要8个人做10个人的工作,且前线服务员的工资又不高,但无论如何,「一日还留在服务的岗位,就应该保持基本礼貌,尊重职业亦尊重自己。」


批发及零售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辉认为,政府一直积极在内地与海外说好香港故事,为提升本地零售及服务业的整体服务质素,发展高质量旅游及服务业,不同持份者在各方面都要对游客展现出欢迎的态度。他举例,在口岸工作的前线职员的态度是游客对香港的第一印象,有关部门可做好相关培训;政府也可多向商家或业界进行相关宣传,让大家明白礼貌待客背后的重要意义。


「今时今日,咁嘅服务态度唔够㗎!」时事评论员杨立门认为,二十多年前政府已经针对零售、饮食和运输等几个行业,拍了几段宣传片,宣扬「优质服务,致胜之道」,现在重看刘德华这段宣传片仍觉得颇为合用,建议政府或业界不妨考虑下,推行另一次礼貌运动,内容不必太多,就由呼吁大家讲声「多谢」开始。


点餐遇「黑脸」 议员有同感


立法会议员梁熙同样对餐饮业待客态度差深有同感。他表示,有好多内地和外国友人曾向他反映,指不少餐厅店员为客人点餐时,如客人点得稍慢或略有迟疑,会扭头走开,「黑口黑脸」,令人感觉非常无礼。他也建议特区政府针对现时的情况,重拍宣传片,向旅游、服务业推广微笑、多谢服务。梁熙又建议,政府可参考国内外的经验,在热门旅游景点,设立志愿者当值,为旅客提供即时协助。希望当局参考相关做法,邀请专上院校或高中学生参与其中,协助说好香港故事;又或仿效日本在JR站门口,提供免费游客地图予游客。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发言人昨日回覆《大公报》查询表示,香港各行各业一向本着以客为本的态度接待顾客,并持续着力提高服务质素。香港旅游发展局会继续伙拍优质旅游服务协会并联同业界一起推动更多计划,推广服务质素。政府会继续和业界合作,推动富香港特色的活动,吸引旅客,同时借助业界的力量和创意,以多元、富趣味性、富吸引力和创新的方案推动消费,带动经济。


学者叹香港好客文化减退


记者叶浩源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表示,良好的待客之道是一种文化,但在香港一些很基本的待客之道、礼貌却似乎「消失」了。他说:「谂返以前刘德华的广告,『今时今日咁嘅服务态度唔够㗎』,特别在部分相对普通的餐厅,好似无左嗰种待客之道、嗰种文化。可能是过去香港经济好生意好,忽略了服务态度和质素。」


李兆波形容,自己在深圳用餐,感受到服务态度很好。对于有意见指香港经营的成本太高、人手不足,影响服务态度或质素,李兆波表示不认同,他指出,成本高是有些影响,但并非最主要,而是应该找回待客之道的文化。


大公社评|好客之都美誉 从说声「多谢」开始


圣诞新年是传统旅游旺季,今年继续有大批游客来港感受圣诞气氛。但毋庸讳言,游客数量低于疫情之前,消费能力也无法同过去相提并论。如何不断提升香港旅游业竞争力成为热门话题。特区政府需要分析旅游市场的变化、游客消费习惯的转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系统的方案,而守护好香港文明好客之都的形象更是当务之急。


香港一向是国际旅游枢纽,凭着购物天堂、美食之都等美誉,吸引八方游客,高峰期一年接待游客近七千万人次。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街头商场都是摩肩接踵,商家赚得眉开眼笑。然而,这样的盛况近年不复见,原因需要调查分析,才能对症下药,寻找改善之道。


这些年香港历经风雨。首先是前些年政治风波不断,激化了本地居民与游客的矛盾,甚至出现「赶客」闹剧;国际地缘政治複杂多变,香港遭到一些国家抹黑攻击;三年疫情期间,旅游业冰封;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复甦之路并不平坦,而美国连续加息造成的汇率等问题,都对香港旅游业构成衝击。


复常之后游客重来,但其消费习惯改变了,由昔日的疯狂购物,变成热衷于沉浸式、体验式旅游,留连于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艺术场所,或者行山,或者到咖啡馆、书店消磨时光。如此一来,游客人数虽然恢复到疫前的七成,但消费额度却不成比例,对香港零售、饮食等行业的刺激效果减低。


而香港服务质素在疫后未见提升,在香港旅游消费体验不佳,也是影响香港旅游业复甦的一大原因。连日来,大公报记者实地直击,披露黑的「劏客」、「拣客」、「兜路」、「拒载」等乱象,食肆等服务行业怠慢顾客也并非个别现象。这些问题早就存在,而在信息化、平台化的今天,经过社交媒体的发酵和海量传播,放大了香港的负面形象。


「知病之所起,方能治之。」香港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应该是系统性的,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环节,有待特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作出全面深入调研,在掌握翔实数据的基础上,找出改善良方,制定长远策略。其实,变化是永恒,市场在变,游客消费习惯在变,振兴旅游市场的策略路径也必须与时俱进,香港需要制定新的旅游业发展蓝图。老皇曆不能再翻了,若以为增加几个景点,或者重推夜市等小打小闹就能令旅游业出现很大改观,那是不太现实的。


特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起责任,知难而进,有效提升香港旅游竞争力。当然,振兴旅游业需要从大处着眼,制订长远系统规划,也要从小处入手,落细落实。所谓「小处」,比如可以从文明待客、工作热诚开始,从人人做起。提升待客之道,也是全体市民的责任。提升香港服务业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得益的不仅是游客,不仅是从业者,也包括我们每一位普通市民。


林子祥有首《Frien诶ly HK,You Make a Difference》是这麽唱的:「热情香港,好客之道,又点少得你」、「你灿烂的笑容,你亲切的问候,你每个小小的帮忙,都带给我们的旅客最难忘的回忆。」这首歌今天听来仍令人感到十分愉快。正如有人倡议,香港要发起一场「礼貌运动」,从说一声「多谢」开始!


来源:大公報 责任编辑:阿苗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3hk.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3hk.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本微信号昵称】和作者3hk.cn (无注明来源昵称和作者的,3hk.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更多>>微信香港攻略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