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商会调查:业界短中期前景信心下跌 倡优化输入劳工计划
2025-01-23 香港自由行建造商会公布「建造业营商指数」,受访的会员公司对业界短期和中期前景信心评分均显著下跌,以10分为满分,分别只有5及5.7分,是新冠疫情期间及疫后复常以来最低;但会员对长期前景的信心评分比去年轻微上升,有6.5分,显示长期展望较为审慎乐观。商会同时公布建造业劳工及机电劳工需求调查,推算建造业缺员5.74%,机电工人缺员7.04%,呼吁政府优化「建造业输入劳工计划」,包括缩短签证批核时间、增加政策弹性及扩大申请工程范围。
商会去年年底委托AWTC顾问公司联同香港恒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进行这次调查,于2024年11月12日至12月12日进行,共向237间建造商会会员公司发出问卷,回应率为49.4%。就香港整体经济前景而言,会员对短及中期的平均分分别为4.6及5.5,是除了2019年以外,历次调查中最低评分。当中仅41.3%预计未来的工程量和溢利能够支撑其公司生存,28.1表示「不能够」,比去年调查上升一成。不过,对于建造业及香港整体经济长期(5年以上)前景的信心,回应的会员其评分较去年略微调升,两者同为6.5,反映会员对建造业前景与香港整体经济的长期展望较审慎乐观。
至于对未来的政治环境,平均评分为6.6(1分代表非常恶劣,10分代表非常乐观),与去年相若,反映会员对目前政治环境尚感乐观。整体而言,今次调查明显反映业界对今年及未来两至三年的经营环境不甚乐观。在严峻的经营环境下,「建筑成本上升」、「人力资源老化」以及「法例法规不断收紧」为最多会员公司认为是对其营运影响最大的挑战。
短期而言,逾七成会员预期在未来12个月最大的经营困难是工程量不足(71%),其次是人力资源和资金周转(分别是49%),还有主合约风险及与法规相关的事宜(45%)。在行业生态方面,业界认为最严峻的挑战有两方面:业界人力资源青黄不接,以及大型工程的招标趋势及机制。
就人力资源问题,77%回应会员认为建造业工人持续老化,加上人口减少,以至增加聘请成本。另外,62%回应会员认为工人老龄化,导致生产力下降亦增加业界营运压力。至于大型工程的招标趋势及机制,51%回应会员,尤其中小型承建商反映,现时大型工程採用的「设计与建造」(Designan诶Buil诶)合约方式的投标趋势,令大型承建商有较佳的条件及优势。另外,有45%回应会员认为,大型工务工程项目一般涉及数十亿元或以上巨款,令较少数承建商适合参与投标,因而欠缺竞争而拉高投标价。
面对上述各项重大挑战,受访会员公司归纳出四大建议:加强人力培训,吸引更多新人及年轻人入行(63%)、改善行业现金流、加快中期付款及改善预付款项程序(62%)、改善程序以提高建筑项目的审批效率(59%),以及将大型工务工程项目分拆推出及招标(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