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米!全球最大水滴空降维港

2025-04-09  香港自由行
微信香港攻略最新推荐→

东江水供港60周年大型艺术展览「舞动水滴展」正于金钟添马公园及中西区海滨长廊(中环段)展出,艺术家马兴文(Simon Ma)于添马公园带来的《舞动的水滴》是今次展览的重要部分,展览的亮点之一是将于5月推出的28.8m全世界最大型水滴装置。值此开展之际,香港文汇报记者专访马兴文,介绍「水滴」的全球旅程以及今次香港展览的独特之处。马兴文更透露他与科技结合的未来创作和公益计划。行走过世界多地的马兴文,试图用一滴水的哲思,串起人类共通的情感脉络。

马兴文对水的锺情,源自其包容万物的本质。「水是生命,水可以共融很多人,每一个人也都是由水组成的。」站在添马公园的草坪上,马兴文望着眼前由无数透明水滴构成的巨型装置,他指出,无论国籍、肤色、民族或地域差异,人类皆与水有深厚联繫。「儘管你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民族,所有地方都有水。」他挥手指向维港方向,「香港本身就是被水环绕的城市,这种地理特质让我更加坚信:艺术应该像水一样,成为连接所有人的媒介。」


巨型水滴象徵祖国


在「东江水供港60周年」的纪念主题下,香港站的设计独具深意。马兴文介绍,场地中央的巨型水滴象徵祖国,周围簇拥的小水滴则代表香港十八区的儿童。马兴文期待地说,「5月份母亲节时,我们会将装置扩大至28.8米,并邀请600名孩子到场共同创作。到时候,最大的水滴内部可以容纳数十人,孩子们能在里面绘画、玩耍。」


被问及举办展览最大挑战时,马兴文笑称「与天斗」:「有时大风吹倒了装置,我们要连夜修复。」在香港展出可能会有颱风,那时团队就要将水滴一一放气,待到颱风过后再重新装置。


走近小水滴细细观摩,会发现其中灌入了带有颜色的液体。马兴文介绍,在展览的不同时期,水滴的颜色亦会有不同的主题,目前的色彩是蓝色和绿色,象徵展览场地添马公园的蓝天与草地。到了夜晚更会点起灯光,让「水滴」显得更加晶莹剔透。除视觉体验外,他还为展览亲自创作了背景音乐,根据现场天气调整播放,相信无论晴天的明媚还是雨天的宁静都会带给观众难忘的体验。


在马兴文看来,艺术不止是挂在牆上的装饰,而是能让大众触手可及的。「我希望孩子和年轻人能放开对『艺术需要花钱』的固有印象。」马兴文坦言,自己从不将作品视为商品,「艺术是玩出来的,是活生生、真实的生命体验。」这种理念贯穿整个展览——小水滴被做成「不倒翁」,观众可以触摸水滴装置,甚至用颜料为其增添色彩,将个人情感注入这片艺术海洋。马兴文坦言,自己的艺术风格源于「玩」的态度,他总是追求真实的生命力。


用行动书写共融


《舞动的水滴》每到一座城市,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马兴文展示手机中的照片:迪拜展览以当地国旗的色彩为主调;上海夜展的水滴会发出幽蓝光芒;杭州巨型水滴装置则漂浮于西湖,「每个场地的色彩、灯光甚至布展方式都会调整,但核心永远是水滴的共融精神。」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都市,本就聚集了许多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马兴文认为,不论是本地人、外籍人士,甚至是社会上较边缘的群体都可以在是次水滴展中找到快乐和共鸣。


2022年,马兴文创办了小龙马慈善基金,「香港这座城市需要更多正能量与关爱。」他表示,过去几年疫情期间,他走访了香港18区,探访狱中少年、残疾人士、自闭症儿童及试图轻生者,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因而更坚定以艺术传递正能量的信念。他引述数据指出,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严峻,每四名学生便有一人受情绪困扰,故展览特别注重互动体验,鼓励观众通过参与感受被关爱的力量。「当你拥抱一个陌生人,可能就此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真正的共融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马兴文说,他与团队计划带领30名香港青少年前往内地,让他们亲眼见证国家发展。「十几岁的孩子对历史一知半解,他们需要亲身体会『同根同源』的含义。」他还计划与惩教署、保安局等机构合作,为边缘青少年提供艺术疗癒机会。此次《舞动的水滴》香港展览会持续至6月,其间他将举办「Smile For Hong Kong」笑脸拍摄、共绘「水龙」等活动,以艺术实践「共融」理想。


从水墨写意到装置艺术 科技令传统与未来交融


马兴文幼时师从写意画大师范子登,谈到为何从传统水墨画转而创作装置艺术,马兴文表示,一切来源于自己对时代的敏锐感知。他在上海生活了28年,亲身经历到内地城市的变化让他震撼:「上海浦东从稻田变为金融中心,便宜快捷的外卖平台几乎覆盖全国,都启发我思考艺术如何参与社会进程。」相比内地的巨变,香港在二十年多间的变化很小,他认为:「香港需更多色彩、音乐与人文艺术来活化老城区。」


马兴文表示,自己一直在探索科技与传统艺术的结合,最近在策划的便是一个以徐悲鸿的水墨画为原型,结合AI和现代表达手法的展览。「这幅AI生成的彩色版徐悲鸿水墨画,我将通过雕塑形式呈现在展览中。」他展示手机中的立体马匹设计图,「在展览现场,观众能通过AI对话,体验古今艺术的碰撞。」


始终以时代眼光和国际视角来做创作,令马兴文的创作领域广泛,包括绘画、雕塑、声音、影像、设计等不同范畴,但马兴文的展览却总是免费,仅有一次收取十几元门票也是为慈善筹款。对此,马兴文表示「我做展不喜欢收钱,一来收钱,很多普通人就会看不到。二来我的展览不做衍生产品,我不靠展览来赚钱。」他认为,艺术家需具精神格局,作品要承载社会价值。


另一方面,「艺术家也需要钱去实现更大的创意」,马兴文透露多与理念契合的商业机构合作来获取资金。他表示,商业合作的前提是不损害艺术的纯粹性,「我要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艺术真正服务社会。」


来源:香港文匯報 责任编辑:阿苗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3hk.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3hk.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本微信号昵称】和作者3hk.cn (无注明来源昵称和作者的,3hk.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更多>>相关阅读

 
 

更多>>微信香港攻略最新推荐